|
|
日报讯 (记者李彤)28日下午,全国首批81张长期照护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我市颁发,标志着长期照护师这一新兴职业工种率先在南通落地,将有效填补专业长期照护人才资质认证体系空白。国家医疗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滔,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邱志强分别致辞,并共同为首批获证优秀考生代表颁发证书。南通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彤致辞。
自2016年国家启动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以来,已有约30万人从事长期护理服务工作,但仍存在服务人员技能与失能人员需求不匹配、服务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国家设立长期照护师新型职业工种,旨在更好满足失能人员的照护需求,确保失能人员得到高质量的照护服务。
李滔向成为全国首批长期照护师的各位从业者致以诚挚祝贺。她说,当前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促进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快速发展,对专业化职业化的长期护理保障与服务呈现出庞大的刚性需求。长期照护师这一新型职业工种的出现,有助于提升长期护理质量,促进康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人才就业创业,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希望各地医保部门以此为契机,加快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加快培养出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长期照护服务人才队伍,打造长期照护师职业品牌。
邱志强在致辞中说,江苏连续三年将加快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列入省政府民生实事,切实减轻失能人员家庭的照护压力和经济负担。下一步将继续深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聚焦覆盖全民、健全政策和规范运行,扩大制度覆盖区域和参保范围,着力构建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长期护理保险保障体系,提升长期护理保险经办管理和服务效能,努力为全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作出更多江苏贡献。
张彤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她说,南通作为全国著名的长寿之乡,经过近十年的实践探索,在全国率先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成全国首个长期护理服务产业园,积极培育全国首家长期照护师考评机构,并不断完善职业考评和培训培养体系,为长期照护师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下一步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论述,加快构建全龄康养服务模式,促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与长期照护服务体系有机衔接,打造全国长期照护师服务示范样板,真正让长期照护师这一职业有前景、有奔头、有地位,助力南通技能型社会建设、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和促进群众共同富裕。
“成为全国首批长期照护师,我深感荣幸。”来自南通某长护服务机构的长护师陆亚云兴奋地说:“这张证书既是对我专业能力的认可,更增强了我对未来职业发展的信心。我将以这份新职业为起点,用专业和爱心服务更多的失能人员和家庭。”
活动上,基层定点长护机构代表获赠长期照护师培训教材。首批获证考生代表、基层定点长护服务机构代表发言。
省医保局、省医保研究会、省人社厅相关负责同志,以及南通市副市长于立忠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