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寻访古桥遗迹,再忆江海人文。24日,由南通市考古与文物保护研究所策划举办的“水脉上的文明印记——南通古桥调查成果展”在市行政中心综合楼二楼大厅亮相。展览依托全市现存的31处已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或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的古桥和遗存以及11座市区名桥,通过图文展示桥梁的历史渊源、建筑特色等,带领观众一起探寻南通水乡的“一桥一史、一桥一诗”。
“桥”见往事 唤醒集体记忆
南通,依水而建,因水而兴。千年护城河——濠河蜿蜒流淌,形成了“水抱城、城拥水”的独特格局;被誉为南通“第一运河”的通吕运河,更持续推动着沿河经济带的繁荣……在水网纵横的这片土地上,桥,以其跨越之姿,紧密联结了人、水与城。
“南通的桥依水而建,融通漕运、串联市镇,不仅是交通枢纽,更是水利工程、民俗信仰与建筑美学的集中体现,无声讲述着人、水、城共生共荣的沧桑历程,成为江海文明演进的‘见证人’。”市考古与文物保护研究所综合部主任范淑青介绍。本次展览以图片为主、文字说明为辅,展出诸多桥梁的新旧照片。整体分为“匠心独运·古桥的演变与发展”“岁月留痕·南通古桥历史长卷”“文脉永续·南通古桥更新迭代”三个单元,系统呈现了南通桥梁的发展脉络、科技与人文内涵,以及“六桥”背后的传承与变迁。
“位于南通市区段家坝小园内的涧桥遗址,曾是南通城区的南界,也是当年从城区通往狼山的必经之路。”展览上,一组关于涧桥的照片唤起南通博物苑原历史文化研究保护中心主任张炽康的记忆。涧桥以南曾有一处简易机场,上世纪60年代那里举办过一场别开生面的航空表演。年少的他随长辈欣然前往,返程时因沉醉其中不慎迷途,直至顺着人流走过涧桥,望见熟悉的城区,才寻回归途。
一座座桥梁建起、改造或消失,不仅定义了城市的空间,也成了人们记忆的坐标。张炽康说:“透过这次展览,我们既能看到耳熟能详的南通‘六桥’,也能发现各县(市、区)留存着诸多风貌依旧的古桥,将这些桥妥善保护,意义深远。”
回望来路 重现古桥长卷
南通建桥的历史始于何时?现存最古老的桥梁又是哪一座?透过历史的展卷,我们得以一窥端倪。
据史料记载,唐总章二年(669年),通州建中正桥(后称察院桥),由此揭开了南通建桥史的序幕。当时,南通尚为长江入海口的一座沙洲,尚未与大陆相连。宋元时期,南通的桥梁主要分布于城内市河及周边濠河之上,如濠河上的通济桥(长桥)、东吊桥、西吊桥,以及市河上的崔家桥、市桥、虹桥等。
明代是南通建桥技术取得重要突破的时期,也成为建桥数量最多的朝代。如明万历年间如东马塘镇的仁桥(拱形石桥)、崇祯三年(1630年)如皋的先春桥(高石桥),均体现了当时拱桥建造技艺的成熟。清代桥梁则在功能与构造上不断创新,栟茶镇通济桥、立发乡立发桥、九圩港刘桥等,勾勒出运河沿线桥梁的分布脉络与功能特色。民国时期,伴随城市扩张,跃龙桥、五公园桥、启秀桥等一批新桥相继涌现。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水利工程大规模兴修,桥梁建设又迎来蓬勃发展。
长虹卧波,石韵流芳。如今,在如皋城区东大街仍保留着一座拥有近500年历史的古桥——迎春桥,这也是南通现存最早的桥梁,堪称南通古代桥梁的“活化石”。据介绍,该桥始建于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其最引人注目的,是桥栏上镌刻的“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行好事”石刻。石刻原位于西门丰乐桥,民国初期迁至此处,寄托了人们对善行与美德的朴素向往,迎春桥也因此被称为“好人桥”。
“这一座座桥梁,承载着百姓的淳朴愿望,也记录着时代的变迁与人文的积淀。”范淑青说。从南通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文物点“启东二效镇寿丰石桥”,可听闻南通实业家、慈善家郁寿丰造福乡里的佳话;如皋磨头镇的“马冯桥”由地方部门规划、地方水利团队施工、当地村民参与建设,成为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我国双曲拱桥建设鼎盛时期的典范之作;档案里的“跃龙桥”老照片,则成为张謇与其兄张詧携手推动南通城市建设的生动见证……
携手同心 守护城市遗产
桥的故事仍在续写,而水脉上的文明印记亟待留存。市考古与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钱红认为,在当代语境下,保护现存古桥、传承桥梁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古桥不仅是文物保护单位,更是一部部“可阅读的历史课本”,现代人能通过这些凝固的艺术,与百年前的建桥者、用桥人进行文明对话。南通古桥所蕴含的水利智慧、工艺创新和人文精神,将持续为这座城市的发展提供精神滋养,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纽带。
南通市考古与文物保护研究所自2022年底成立以来,致力于全市文物保护与考古工作。其间,作为全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业务指导单位,研究所组织业务骨干到各县(市、区)开展业务指导工作,实地调研新发现文物点位,并同步做好江苏省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四有档案编制工作。
“在发现的众多历史文化遗存中,桥梁建筑是一颗颇具特色的明珠。”钱红表示,此次展览是研究所成立以来首个文物保护宣传与对外展示项目,旨在系统梳理古桥遗存,讲述古桥背后的故事,加深公众对地域文化的认同。除展陈外,研究所还设计发布了南通古桥分布图,并面向社会征集与古桥相关的旧影轶事,进一步丰富历史资料。
后续,市考古与文物保护研究所计划制作配套宣传手册和短视频,为公众带来更直观、全面的观展指引。展览后续还会进行巡展,以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市民文物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