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前,江苏省科协发布2025年新认定的“江苏省新质生产力科技馆”名单,南通3家单位上榜。
这些科技馆“新”在何处?记者实地探访,体验前沿科技成果,亲密接触先进技术,沉浸式展开一场可触摸、可感知的新质生产力之旅。
“通江启海”海洋工程博物馆:
在船厂老车间里
感受海工发展“加速度”
40000个螺母构成的船帆形雕塑,楼梯扶手上的橙色救生圈……站在南通中远海运船务“通江启海”海洋工程博物馆门口,不必多加介绍就能知道这座博物馆“向海”而生。
推开带着斑驳锈迹的厚重铁门,浓浓的历史感和工业风扑面而来。南通中远海运船务企业文化宣传主管施伟林说,这座建筑原本是建于1980年的木工舾装车间和放样车间,至今仍保留着原有结构,其不仅见证了企业的发展史,也是一处重要的工业“活化石”。
步入一楼的厂史馆,循着一个个年份,透过一张张老照片、一份份珍贵实物,便能详细了解南通地方从传统船舶修理改装到高端海工装备制造的辉煌历程。其中,一张拍摄于1991年9月15日的照片画面里,人们敲锣打鼓,放飞气球,庆祝中国第一大浮船坞“南通”号建成。这座浮船坞结束了我国不能修理7万~15万吨级以上大型船舶的历史。
展厅中的产品模型陈列区,折射出中远海运船务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的生动实践。展台上,企业近年来交付的“代表作”依次排开,涵盖海洋钻井、海上石油生产储运、新能源开发利用、海工船舶修理改装、工程辅助等多种类型,代表中国乃至世界的顶尖水平。“这是我们的镇馆之宝,刚刚从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参展归来。”施伟林指着其中最显眼的一个“大块头”骄傲地说,这是国内首座EPC总包多点系泊式圆筒型海上油气生产储卸平台“希望六号”,产品实物是模型的100倍大。在它旁边,还有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希望一号”、2024年新交付的企业首艘大型双燃料改装船等模型。
而博物馆二楼,是一个认识海洋的科普“窗口”。海洋初探、时空隧道、海岸扬帆、海底探宝、多元海洋、星辰大海6个区域,展示了海洋工程从古至今、从浅海到深远海的发展历程。在这里,参观者可以对照沙盘了解深埋于海底的石油是如何变成成品油被油轮运往世界各地的,还能通过小游戏体验“建造”FPSO。
船舶海工是南通的一张产业“金名片”。作为江苏省新质生产力科技馆、全国航海科普教育基地、全国舰船科普教育基地、南通市科普教育基地,“通江启海”海洋工程博物馆不仅面向社会公众传播海洋科学知识、激发青少年的兴趣与热情,更常态化与南通市委党校、张謇企业家学院、南通大学联合举办学习培训活动,积极推动产学研融合。博物馆自2019年10月开馆以来,已累计接待近4万人。
远东海缆·深蓝之光智慧厅:
在光与海交融中
触摸“中国制造”深度
以“光”为笔、以“海”为卷。近日,在入选江苏省新质生产力科技馆的同时,“远东海缆·深蓝之光智慧厅”从全球数千件作品中脱颖而出,斩获素有“设计界奥斯卡”之称的美国缪斯设计奖金奖。
一家科技型企业,如何用独特的设计美学语言,讲述“新质”故事?步入展厅,答案逐渐清晰——深邃的科技蓝与流动的空间线条,瞬间将人带入海洋语境,随着脚步前行,远东集团的发展历程与产业布局如卷轴般徐徐展开。
“海缆之于行业,如灯塔之于航船”。早在2013年,远东便紧跟国家“蓝色经济”布局,率先切入海缆领域,完成技术突破。近年来,公司持续加大投入,倾力打造行业首家“灯塔工厂”,以创新驱动引领行业升级。作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远东控股集团设有技术创新研究院、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及8个技术中心,拥有700余项专利,数量稳居行业第一。
展厅中的开合屏幕,就像一道通往数智化的“科技大门”。巨幕上播放的短片,以海上风电全景为底,点亮远东集合“设计—制造—敷设—运维”多环节的一站式解决方案,生动展示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短片结束后,巨幕缓缓打开,参观者由此步入智慧互联与深蓝能源交汇的“海洋”。
“科技引领,创新为先”是远东刻在骨子里的基因。聚焦海上风电、海洋油气、能源岛、海上牧场、岛屿互联五大应用场景,展厅通过沙盘模型、产品切片、影片解读等多种形式,将远东在深远海工程领域的硬核实力娓娓道来。不同规格的各类终端、接头,柔性直流海缆、漂浮式光伏集束动态海缆……每一件实物展品都是远东技术实力的最佳佐证。
展厅里的三面环幕沉浸式体验区,是不容错过的“打卡点”。站到最佳观影点,就如同站立在“远东号”的船舷。从岸边起缆、海面定位、入海布缆到深海埋设,动态光影模拟出作业全程。在这里,参观者仿佛置身波涛之上,亲身感受“中国智造”的实力。
徜徉在展厅里,“光”元素随处可见,每一束光,都是远东与国家同频、与行业共进的生动注脚。以“光”为引,远东正在世界地图奋力书写战略布局,照亮海洋强国的未来之路。
南通移动数智创新体验中心:
透过前沿技术
“看见”智慧城市未来
5G通信、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这些抽象的技术名词,能够为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哪些改变?走进南通移动数智创新体验中心场馆,就能从一个个信息化建设的最新成果中找到答案。
在智慧城市行业应用展区,屏幕上播放着5G+智慧工厂的生产画面。展厅管理专员朱霖霖介绍,这是南通移动利用“5G+AI”技术为制造业企业打造的3D扫描建模质检系统,手持移动设备对构件扫描后,可以把相关数据通过5G网络传到服务器上,与标准数据进行自动比对,从而判定质量是否合格。相比有线、Wi-Fi,5G传输更适用于移动场景、信号加密性更高。
5G通信,也是应急救援、城市管理的得力助手。现场,朱霖霖在电脑上远程操控一台位于濠河周边的无人机起飞。这架无人机可以应用在火灾救援中,跟随无人机飞行过程中传输回来的画面,就能观察实时火情。
在物联网展区,微型沙盘模拟出城市社区生态。移开沙盘上的窨井盖,或者打开垃圾桶盖,屏幕上的地图就会在对应位置弹出红色警报信息。玄机藏在窨井盖、垃圾桶盖内的传感器上,当传感器识别到异常开启动作,就会发出警报。
走进数字乡村展区,南通移动为先锋街道花园村定制的一体化振兴平台令人眼前一亮,平台覆盖治理、兴业、宜居等多个领域,扮演着社区“智能管家”的角色。屏幕上的社区地图被划分成多个网格,居民反馈的草坪灯不亮、占道停车等问题在“网格预警事件”一栏中滚动播放,处理回单情况一目了然。辖区内的铁路路段搭载了南通移动的高空瞭望摄像头,只要点击“铁路护路”板块就能看到实时画面,及时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
相比行业应用展区,智慧家庭展区离百姓的日常生活更近。在这个像家一般温馨的原木色展区,烟雾报警、燃气报警、水浸报警、声光报警、红外摄像头、智能音箱、智能温湿度仪、智能门锁、智能插座、智能面板、4K电视、语音遥控器、智能魔镜等一应俱全,市民在这里能够得到全方位的智慧生活体验。
作为我市智慧城市成果展示基地以及信息化建设合作交流平台,体验中心还引入了大量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先进创新性的5G应用案例,为智慧城市的规划者、决策者打开了更宽广的视野。同时,它也是青少年科普的前沿阵地。未来,南通移动还会助推AR、VR技术走进课堂,让孩子们在上实验课的时候可以模拟实验,或穿越到课本上描述的地方,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