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银灰色的磁材原料经过氢碎、烧结、气流磨等精密工序的雕琢,蜕变成高性能钕铁硼永磁体。“年初以来,我们的订单量持续攀升,产线满负荷运转,目前氢碎、烧结、气流磨3个工段都是24小时不间断地进行生产。”昨天,在江苏普隆磁电有限公司车间里,生产部部长王剑说,目前的订单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40%。一季度销售7500万元,同比增加近30%。
作为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科技型企业,普隆磁电在中高性能烧结钕铁硼磁材的赛道上一路疾驰,其产品就像拥有神奇魔力的“万能钥匙”,被广泛应用于消费类电子、新能源汽车、节能电机、航空航天、医疗器械、高铁、无人机等众多领域,从日常使用的电子产品,到关乎国家发展的航空航天事业,都能看到普隆磁电产品的身影。目前企业拥有授权专利32项,其中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
订单攀升的根源在于技术的突破。移步车间的另一边,公司技术副总经理刘超正在全神贯注地调试新型磁材的取向度参数。这款牌号为52H的新型磁材是去年刚刚研发成功的无重稀土的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目前已经正式进入量产阶段,谈及手中的研发成果,刘超介绍:“我们研究的无重稀土配方涵盖40SH-48SH以及42H-52H等高性能牌号,凭借这一创新配方,不仅保证了磁材的内禀矫顽力,同时也让成本降低了15%至20%。”
通过晶粒细化技术的创新,将镝、铽等重稀土的使用量减少至传统工艺的三分之一,这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掌握了议价权。去年,公司申请授权了9项发明专利。
今年,刘超再次带领团队进行牌号为54H的无重稀土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的研发。“54H比52H有更高的磁能积、更高的能量密度,可以降低对重稀土的使用,对资源的利用更合理,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刘超介绍,研发中的这些优势契合当下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为行业的可持续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与方向。
优秀产品的打造,依托于卓越的团队力量。目前,公司拥有15人的专业研发团队,并与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共建省级研发中心,每年研发投入近1500万元。公司曾荣获海安市优秀科技成果奖,还被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从化纤行业成功跨界至磁材领域,普隆如今已构建起庞大而精细的产品矩阵——涵盖300多个品种、1000多个配方,形成了多元化的技术储备体系。在产品研发层面,普隆始终秉持“迭代即生命力”的理念:每年投入大量资源用于技术革新,推动70%至80%的产品实现优化升级,持续在高性能磁材领域保持竞争力,在全国200多家同行企业中保持前列。
“今年,我们准备继续增加两台600公斤的烧结炉和两台成型压机。”基于目前的接单情况,公司副总经理陆常丽表示,为了达到4亿元的销售目标,公司今年将在设备方面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为扩大生产规模筑牢根基。
技术创新与成本控制,进一步构筑起企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此外,普隆还在市场拓展方面不断发力,深耕消费类电子板块、电机板块、磁力棒市场等,并在稳定基本盘的基础上,开拓新的应用领域创造增量,如当下热度颇高的AI、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公司下一个全新的业绩增长点。
日报记者 赵勇进 日报通讯员 朱琳 顾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