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塔吊林立,机器轰鸣,运输车辆穿梭……如皋长江畔,张靖皋大桥A5标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这几天,北航道桥北锚碇正在进行锚块第9层施工。负责这项世界级工程建设的正是刚刚获评“全国劳动模范”的中交一公局集团项目经理、正高级工程师胡风明。
张靖皋长江大桥横跨苏州张家港市、泰州靖江市和南通如皋市,创下6项“世界之最”纪录、拥有6项“世界首创”设计,是南通打造“八龙过江”格局中的第四条过江通道。2022年6月,在雄浑的机械轰鸣声中,世界最大跨度悬索桥——张靖皋长江大桥动土开建。
2022年,胡风明带领团队来到如皋长江畔,负责的北航道桥北锚碇沉井基础是个“巨无霸”,相当于13个篮球场大小,19层楼高,3艘“福建号”航空母舰的重量。要将如此规模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精准下沉至地下57米,中心偏位规范标准在50厘米以内,难度可想而知。
“沉井就像巨型积木,每一块都要严丝合缝。”胡风明蹲在施工现场,手指轻轻抚过混凝土接缝。这座国内公路桥梁最大的沉井基础,每下沉1厘米都可能因地质不均而偏位。面对30余万立方米的取土量和57米深度范围内的复杂地质条件,他带领团队研发的“沉井5D智能建造系统”,如同给庞然大物装上了“智慧大脑”。220余个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智能算法精准预测下沉趋势。在最紧张的下沉阶段,胡风明把办公室搬到了工地集装箱。“越是在艰难的时候,我们越要沉住气,坚持下去我们一定能成功。”这是胡风明在现场和大家伙儿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历经2年多的鏖战,2024年8月23日,张靖皋长江大桥北航道桥北锚碇沉井精准下沉到位。这个长75米、宽70米、高57米的“地下宫殿”,下沉偏位从网球大小精确到了玻璃球大小,最终以1.6厘米的中心偏位创造了同类工程的国际领先水平,成果被中国公路学会专家评委会评价为“国际领先”,荣获“天工杯”金奖等多项荣誉。
胡风明始终扎根基层项目一线,从东海之滨到长江两岸,先后主持浙江洞头峡跨海大桥、浙江乐清湾大桥、重庆新田长江大桥、江苏张靖皋长江大桥等多项国家级重大桥梁建设及技术管理创新工作,突破多项“卡脖子”技术难题,乐清湾大桥项目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和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重庆新田长江大桥项目团队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等多项荣誉称号。
胡风鸣的故事里,有毫米级的精度,有生态保护的担当,更有科技创新的豪迈。正如他常说的:“我的人生命运,似乎就是一座桥与一座桥连接起来的,每一座大桥都是写给时代的情书,我们要用匠心去书写。”
日报记者 彭军君
日报通讯员 黄凯军 谢狄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