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仰望璀璨星空,9月16日又一颗“南通造”卫星升空。这颗诞生在银河航天南通卫星智慧工厂的“星星”,在全球首次实现创新构型与新型材料工程化落地。
俯瞰江海大地,“八龙过江”格局正加快形成,9月28日海太长江隧道“江海号”盾构机掘进突破2000米,同日张靖皋长江大桥北航道桥南主塔上横梁合龙段吊装完成;黄海之畔,中石油蓝海新材料等一批重大百亿级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这个夏天,“苏超”南通队携常规赛不败之战绩迈向下一场征程。绿茵场上,南通队全力以赴、奋勇拼搏;绿茵场外,江海儿女心怀梦想、脚踏实地,以奋进之姿勇“挑大梁”。
“挑大梁”作用充分彰显
今年1至8月,全市工业用电增长7.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0%;高端纺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等六大重点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增长4.9%。全市外贸进出口2783.4亿元,同比增长10.2%,占全省比重达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2%,住宿业、餐饮业营业额增速居全省前列……
一串串亮眼数据,书写出重大项目的“硬核托举”、传统产业的“破茧蝶变”、文旅融合的“澎湃激流”,更描绘出经济大市勇挑大梁的“万千风景”——
8月26日,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最大吨位、最大储气量的新型海上浮式液化天然气装置——NGUYA FLNG(海上浮式液化天然气装置)在启东启航,其制造企业惠生清洁能源也成为目前全球唯一实现FLNG独立总包并交付的企业。
“我们看中的就是南通扎实的产业基础。”9月7日至9日,2025南通跨境电商选品会在南通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包括家纺、电动工具等在内的南通优势产业带首次“组团出征”,阿里巴巴、亚马逊等国内外头部跨境电商平台纷至沓来。1至8月,全市跨境电商交易额78.9亿元,增长63.4%,“南通制造”走向世界。
每个“苏超”比赛日,都是南通市民的“狂欢日”。我市率先以“全域主场、全域观赛、全域消费”理念承办主场赛事,“第二现场”观赛人数单场最高超29万人,仅上半年就带动全市游客总数增长16.3%、旅游总收入增长15.6%。
……
“竞”字起笔、“干”字当头。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作为全省的万亿之城、重要板块,我市坚定扛起“挑大梁”的责任使命,深刻把握当前发展的黄金机遇、大好态势,在全国全省大局中找准定位、挺膺担当,以“三三四”工作体系为牵引,全力以赴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扎实推动经济回升向好,发展的步子迈得更快、更大、更稳。
高质量发展动能强劲
5月26日,YKK AP高端门窗系统制造项目在南通高新区开工,这是YKK AP时隔20年后再次在华设厂,也是目前其在华投资的最大项目;
6月6日至7日,2025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南京举行,长江口产业创新绿色发展协同区被列入此次会议成果;
6月28日,南通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成立,市公共算力服务平台、首批10个行业高质量数据集、40个人工智能垂类模型与典型应用场景案例同日发布;
9月26日上午,停靠在如东洋口港通用码头上的“新鸿翔69”号集装箱货轮缓缓驶离港口,标志着“洋太”集装箱航线正式开通,该航线可与多条国际国内直达航线实现无缝对接,极大便利腹地企业扬帆出海;
……
当视角抬高,一个个看似不相关的时空“碎片”,已落子成势,为南通高质量发展大局再添动能。近年来,我市牢牢抓住高质量发展“牛鼻子”,守牢实体经济根基,攻项目、抓创新、强支点,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中跑出加速度、展现新气象——
产业项目加快集聚。连续三年开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主题年活动,以项目之“竞”支撑发展之“进”。2022年以来全市新开工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829个、平均约一天半新开工一个项目,省重大项目数连续10年居全省前列。
今年上半年,新签约注册超5亿元内资项目263个、超3000万美元外资项目74个,计划新开工省市重大项目开工率分别达90%、100%。
创新发展更显成色。实施新型工业化十大行动,启动新一轮“智改数转网联”三年行动,获批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出台归国人才“通9条”,成功举办第十五届江海英才创业周,江海英才资助项目超百个、支持资金破亿元。上半年,新招引科创项目1130个,其中高成长性项目235个、获社会资本融资项目40个。
跨江兴海纵深推进。全方位融入上海、苏南,加入沿沪宁协同创新城市联盟和苏锡常通协同发展机制,上半年,新签约上海、苏南项目占市外招引注册项目的63%,新增跨区域产学研合作项目超100个。向海图强步履铿锵,全市沿海地区每年新招引重大产业项目超120个,上半年,新签约注册涉海重点项目87个,在建涉海省市重大项目66个、总投资超1800亿元,今年涉海产业规模将超1万亿元,全省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已然成势。
家门口幸福可感可及
骑一辆单车,在大江之畔解锁迎风而行的快意;赏一场日落,在水光云影中感受自然给予的温柔;约三五好友,来一场无谓胜负的球赛,尽情释放运动的激情……这个假期,被誉为“长江最美足球场”的南通长江体育公园人流如织。自8月30日免费试运营以来,这里就成为众多市民争相打卡的“心头好”。
从年初市区裤子港闸的“小洱海”,到启东的“最鲜公路”,再到现在的“长江最美足球场”,越来越多美景成为我们身边的网红打卡地。这也正是南通坚持不懈抓发展、惠民生的生动注脚。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市持续建设美丽南通,滨江绿道、沿海绿廊串联江海,PM2.5浓度、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全省前列。特别是自2016年以来,我市以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修复为突破口,累计投入120亿元,整体搬迁码头,关停203家“散乱污”企业,修复12公里长江岸线,新增超6平方公里森林绿地,五山地区成为“长江大保护样板区、生态旅游新地标、幸福生活示范地”。
4月28日,全国首批81张长期照护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我市颁发。作为全国首批“长护险”试点城市,我市在养老领域的改革探索始终走在前列。今年以来,我市加快推进生育友好、儿童友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扎实推进20项民生实事项目。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5.4万人,改造提升幼儿园78所,新改扩建中小学9所,创成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市、区)3个、首批国家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2个。
城乡面貌也在加快改善,我市启动新一轮城市更新三年行动,实施城中村改造13个、老旧小区改造33个。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新建高标准农田18.5万亩,新增生态河道78.5公里,如东新店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成为全国典型,累计入选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42个、数量全省最多。
文明、安全是城市的“幸福”底色。今年,南通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实现“六连冠”“满堂红”,新获评全国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数量创历史新高,跻身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平安建设、群众安全感等多项指标保持全省前列。
江海奔涌,勇立潮头。如今的南通活力迸发、动力十足,广大江海儿女正以奋发有为之姿、实干担当之态,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奋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南通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