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南通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来源: 南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3-10 累计次数: 字体:[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现公布南通市政府2019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所列数据的统计期限从201911日起到20191231日止。

一、总体情况

2019年,南通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省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决策部署,深入学习实施新修订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现代政府建设,大力推进新时代政务公开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取得了扎实成效。《江苏南通“开放问政、闭环问效”不断提升政府治理效能》相关做法被国务院办公厅《政务公开交流》2020年第1期刊用。

(一)聚焦放管服改革,营造公开透明政务环境。

一是实施“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全流程监管积极开展“互联网+监管”试点,创新建立“8+N”跨部门联合抽查机制,市县251个部门双随机抽查实现全流程整合,2174项执法监管事项经法制审核后100%纳入抽查事项清单,入库各类信息数据20余万条。落实监管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并与信用监管有效衔接。市信用平台归集“双公示”数据282.3万余条,其中行政许可222.8万余条,行政处罚59.5万余条。市公安局通过执法公示平台公示各类执法信息34万余件。结合机构改革和法律法规变更情况,梳理公布市级41个部门10大类6994个权力事项。

二是推行办事服务快递式公开、场景式应用。聚焦覆盖面广、办件量大的重点领域,打造了“不见面办证”“不见面办照”“不见面办税”“不见面交易”等20多个“不见面审批”应用场景。出台“不见面审批(服务)”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编制形成政务服务5.0版标准1222项,实现事项、清单、指南全面标准化。如皋市打破信息壁垒,主动对接江苏政务服务网、市政务公开平台,实现审批进度信息实时查询。

三是开展“一网通办”、“一域通办”梳理高频政务服务事项,通过优化流程、打通系统、部门联办等举措,公布第一批“通城通办”事项目录,包括“全城通办”事项46项,“全市通办”事项30项,“异地可办”事项25项,政务服务大厅窗口“一窗通办”覆盖率达到92%。在全省率先申请开通长三角“一网通办”崇启专窗,目前可办理长三角三省一市涉企事项共30多项。设立“企业开办‘一站式’服务专区”和“证照联办”综合窗口,开办企业90%以上2个工作日内办结,使用“全链通”平台1个工作日内办结。

(二)聚焦公开平台建设,打造“指尖上”网上政府。

一是推动平台向“集聚”发展,打造网上集约政府完善集约化网站群标准化资源目录,打造“市县一体、互联互通”的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印发《南通市人民政府网站政务公开栏目维护责任分解表》,采取“5+1+1”(五公开+重点领域+制度机制建设)的模式,明确各栏目公开内容、更新时间,并落实维护责任。市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项目入选2019年度智慧江苏建设成果展,南通市人民政府网站在全省测评名列前三。着力推进政务新媒体集约共享、条块联通和业务协同。以“e政南通”为龙头,构建整体协同的政务新媒体矩阵体系。如皋市打造“如意云”平台,在全省率先成立融媒体中心。

二是推动数量向“质量”转变,全面规范政务新媒体管理明确将政务新媒体管理工作纳入市政府办公室机构设置“三定”方案,统筹推进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建设。在全省率先出台《南通市政务新媒体管理办法(试行)》(被中国政府网转载),对《南通市人民政府网站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加强开设整合、内容保障、安全维护、监督管理等工作。加大政务新媒体清理整合力度,全市政府系统原有政务新媒体1230个,清理关停835个,清理率68%。在群众关注的公安、教育、医疗、医保、市场监管、金融等热点领域打造了一批优质精品账号。市工信局建立“南通政企通”公共服务平台,开创“互联网+政企服务”新模式。

三是推动服务向“末端”延伸,打通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建成市级24小时政务驿站,为群众提供自助政务公开查询和服务。市县两级政府全面开设权威发声的政务新媒体主帐号。“南通百通”网上办事大厅整体接入省政务服务平台。南通公安“微警务”上线12大类187项公共服务事项,平台用户关注数160多万人,在全省率先实现微信公众号处理违章。设立近70个网点下沉办理社保业务,布放1680台自助终端到乡村社区,累计提供服务363万人次。

(三)聚焦政府创新治理,构建“开放问政闭环问效”机制。

一是“面对面”开放问政。大力推动网络问政、直播问政、现场问政。承办省“政风热线·市长上线”大型全媒体直播活动南通专场,通过短片、电话、网络等形式现场问政,市政府主要领导及相关地区和部门主要负责人当场回应群众诉求,承诺整改时限,53万网友收听收看直播,并获30多万点赞,征集解决热点民生问题92件。推动政府开放日常态化,涉及经济社会民生热点的部门,每年至少举办一次“政府开放日”活动。围绕“六个高质量”,聚焦市委、市政府中心大局和民生实事,市县联动集中开展“政府公众开放周”活动,汇报工作,听取意见,现场答疑,近千名公众代表参与开放日活动。市医保局把每月20定为“公众开放日”,定期与民众进行互动。开展“网上关切面对面”活动,针对垃圾分类、环境保护、市政园林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倾听网民意见和建议,推动网上问题网下解决。

二是“肩并肩”互动参政。公众代表列席市政府常务会议制度化。将重大行政决策纳入全市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加强各个环节网上流转、质效监控、统计分析,实现“可回溯”管理。围绕“开门”立法制规,召开各类座谈会、调研会、听证会、专家论证会32次,公开征求意见建议51次。全国首创食品安全“抽检分离”,启动“你点我抽他检”模式,参与群众达50.8万人次。市、县生态环境局建立“企业接待日”制度,采取请进来、走上门等办法,为企业发展“精准把脉、辨证施治”。2019年接待企业69家,解决相关问题71个。

三是“点对点”闭环治政。针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建立链条式、闭环式处置流程,形成有呼必应、由点到面的解决机制。南通12345在线平台开辟民情播报专栏,及时发布公众诉求热点、典型案例和通报部门单件办理“效能指数”。2019年共受理各类诉求102万件,在线服务满意率99%,回访满意率95%。建立市级政府部门不作为投诉处置机制,明确“受理、复核、交办、办复、督办、回访、结果运用”七步处置流程,推动问题妥善解决。

(四)聚焦政府权威发声,积极释放政策“正能量”

一是重要活动权威发布。针对重大活动开展、重大政策出台,通过主要负责人参加在线访谈、出席新闻发布会等形式进行发布和解读,共举办相关市领导和部门及县(市)区主要负责人出席的新闻发布会62场、在线访谈102次。围绕举办2019中国森林旅游节、江海英才创业周、新一代信息技术博览会等重大活动发布,市主要领导接受媒体采访、出席新闻发布会10余次。海安市开展“中央一号文件到田头”活动,市长及镇村主要负责同志亲自宣讲政策,征集群众服务需求,共组织宣讲241场,受众超过10万人,征集群众微心愿890件,圆梦850多件。

二是民生政策简明问答。围绕社会普遍关注的重点热点,通过场景式问答和政务新媒体全渠道向社会发布。市政府、市政府办出台重要政策文件解读率达到100%。各级各部门发布政策解读1701篇,其中政策简明问答203篇;市本级发布政策解读282篇,其中政策简明问答78篇。整合全市67家部门单位92条热线,建立公共服务智能知识库,开展24小时在线问答服务。启东市实施原创发布奖励机制,以群众“听得懂”“好明白”“能理解”为原则,形成政策解读五步工作法。市财政局开展“财政服务企业百日行”活动,推动政策早落地、快见效。市金融办积极开展“防非有奖答题”“防非政策进社区、进校园”等活动。市税务局牵头创建“税莫愁”办税栏目在线答疑解惑,推动税务政策更好落地落实。

三是政务舆情即时回应进一步完善政务舆情交办督查制度,建立网络舆情、网上民生热点闭环管理制度,明确管理事项,规范工作流程,督促各县(市)区、市各部门(单位)主动利用互联网倾听民情民意、接受群众监督、纾解社会矛盾。每季度公开网上民生热点问题的解决情况,并定期开展专项督查、新闻监督,市级层面交办通报公众关注热点和网络舆情1045件;专题交办网上民生热点问题101件,所有交办事项都在限期内得到妥善处置,反馈率达100%。崇川区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开设“啄木鸟”民生服务互动平台,市民可随时通过手机上传身边发现的问题,搭建群众与政府沟通的桥梁,共接收有效表单508件,回复率100%

(五)聚焦政务信息规范管理,厘清法定公开职责。

一是制订工作规则。围绕贯彻中央、省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系列文件要求,立足于整体设计、突出重点、规范标准,在全省率先制订出台《南通市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规则》,明确“五公开”环节重点政府信息,形成政务公开工作的操作指南。制订重大建设项目、公共资源配置、社会公益事业3个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实施方案,梳理明确公开平台和方式,确保重点领域信息在规范公开的基础上,真正抵达受众。完善发布《南通市政府信息公开申请须知》,同时进一步规范明确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登记、审核、办理、答复、归档等程序。2019年全市各级依法办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4974件。

二是突出公开重点。完善市政府网站政府文件库,2019年对210个市级政府文件、520个县(市)区级政府文件、465个市级政府部门文件进行归集发布。《南通市人民政府公报》突出重大项目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三农”工作、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安全生产等方面政策文件公开,2019年共刊登地方法规及政策性规范性文件108篇。设置专栏集中发布机构改革后各级政府部门“三定”方案信息,各部门有对外服务职能的内设机构负责人、联系电话统一进行公开。全面公开各级政府、部门财政预决算,统一发布行政事业性收费清单、政府专项资金管理清单、政府性基金项目目录清单。针对征地拆迁领域依申请公开高发争议,研究制订《关于土地征收、房屋征收以及协议搬迁中相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意见》。

三是修订公开目录。修订《南通市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南通市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全面梳理主动公开政府信息,优化调整主动公开目录,对照新条例扩大的主动公开范围予以充实。制定信息资源共享制度,规范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政务信息资源动态更新和使用管理,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工作基本实现部门全覆盖。“南通公共大数据信息平台”获评智慧城市优秀案例制订《南通市政务诚信信用信息归集目录(2019版)》,明确政府部门和公务员信息归集内容。通州区制订政务公开负面清单,梳理明确部门和镇(街道)不予公开事项117项,促进主动公开政府信息增长16%。

(六)聚焦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提升重点领域信息公开质效。

一是构建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公开“一张网”。开发建设市县一体的公共资源交易公共服务、电子交易和电子监管三大平台系统,实现“一网公开、一网服务”,全年发布各类公共资源交易信息60740条。建立全市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主体信息库,目前有在库投标人、供应商信息3.5万余条。研发上线国内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第一款掌上移动交易系统“掌易捷”,在国有企业非经营性货物服务采购、勘察设计等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全面推行“全程留痕、可视化、可追溯”的电子化交易。海门市率先在南通建成政府采购网上商城,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机制获全国创新成果奖。

二是全生命周期公开重大建设项目信息。升级改造全市重大项目“e路阳光”信息平台系统,从项目审批、招标投标、建设管理,到资金拨付、项目审计,对政府投资项目实行全生命周期信息整合公开。充分利用“江苏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南通市人民政府网站”“南通市行政审批局网站”等平台公开重大项目批准结果信息。出台《市区违法建设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实施办法》,建立健全违法建设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南通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网上交易系统网上交易土地80宗,集体土地征地信息从征地告知、征地批准、征地公告、征地补偿安置等实现全过程公开。规范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制定办法规范市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管理,明确信用评级标准。

三是不断提升社会公益事业信息公开实效。在市政府网站,以个人和企业全生命周期两个维度,分别梳理基本公共服务事项,个人梳理“26+1”事项,企业梳理32类事项;建立老人、妇女、儿童等7类重点人群基本公共信息服务绿色通道;制订发布《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任务清单》,及时发布调整全市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内容和保障水平,2018年全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群众满意度总指数列全省第一。主动曝光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环境违法失信行为公开和监管力度。继续在《南通日报》开设“曝光台”“回音壁”“致歉栏”等栏目,对环境污染突出问题予以曝光并回应整治情况。全市446所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并公开相关信息。实施国家级全民健康信息跨域互联互通业务协同试点项目,沪通两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实现数据共享。完善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机制,市政府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1066件,答复结果公开率达99.5%。

(七)聚焦政务公开基层基础,强化整体监督保障。

以新修订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布施行为契机,着力夯实政务公开的基层基础。

一是组织宣传贯彻。制订《关于做好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贯彻实施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10项工作安排,加快理解和运用。将新《条例》纳入各级政府常务会议学习内容,全市各级举办各类集中培训198次,受训近6000人次。如东县开展政务公开宣传进社区活动,安排“如东名嘴”宣讲新《条例》,提升公众对政务公开的参与度、知晓度。

二是完善工作架构。市政府办公室将政务公开处、新闻协调处、电子政务处职能合署,全面加强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推进、指导、协调、监督工作。8个县(市)区政府办公室设立政务公开内设机构,市各部门明确承担政务公开工作的具体机构,并落实专职人员。市水利局系统建立信息公开“1+N”工作队伍。

三是聚力组织推进。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听取全市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有关情况汇报。制定《南通市2019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提出推动政务公开向质量型转变等4方面12项工作任务。围绕减少基层负担,对基层干部使用微信工作群、政务APP进行集中清理规范。

四是强化督查考核。将政务公开重点工作纳入市级机关服务高质量发展考核和县(市)区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每季度对45家政府网站和400多家政务新媒体进行全覆盖检查,组织专项测评和社会评议,并及时通报反馈相关结果,下发季度通报4期,督促整改交办单9份。对各地、各部门政务公开工作开展专项督查,不断提升政务公开工作整体质量。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第二十条第(一)项

信息内容

本年新
  制作数量

本年新
  公开数量

对外公开总数量

规章

1

1

6

规范性文件

134

134

1138

第二十条第(五)项

信息内容

上一年项目数量

本年增/减

处理决定数量

行政许可

625

-47

1341272

其他对外管理服务事项

1468

-130

3772711

第二十条第(六)项

信息内容

上一年项目数量

本年增/减

处理决定数量

行政处罚

11298

-476

4055284

行政强制

573

-22

41248

第二十条第(八)项

信息内容

上一年项目数量

本年增/

行政事业性收费

179

0

第二十条第(九)项

信息内容

采购项目数量

采购总金额

政府集中采购

5102

950125.6165万元

三、收到和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情况

(本列数据的勾稽关系为:第一项加第二项之和,等于第三项加第四项之和)

申请人情况

自然人

法人或其他组织

总计

商业 企业

科研 机构

社会公益组织

法律服务机构

其他

一、本年新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数量

4742

161

 5

 41

 17

4971

二、上年结转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数量

103

3





106

三、本年度办理结果

(一)予以公开

2100

38

 4

 11

 5

 7

2165

(二)部分公开(区分处理的,只计这一情形,不计其他情形)

301

15


 3


 6

325

(三)不予公开

1.属于国家秘密

3

1





 4

2.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公开

14






 14

3.危及“三安全一稳定”

1






 1

4.保护第三方合法权益

46






46

5.属于三类内部事务信息

26






26

6.属于四类过程性信息

32

1





33

7.属于行政执法案卷

21

2





23

8.属于行政查询事项

96

8





104

(四)无法提供

1.本机关不掌握相关政府信息

1722

73


 12


 1

1808

2.没有现成信息需要另行制作

77


 12



 90

3.补正后申请内容仍不明确

28

 2





30 

(五)不予处理

1.信访举报投诉类申请

126

 2





128

2.重复申请

44

 3





 47

3.要求提供公开出版物

3






 3

4.无正当理由大量反复申请

5






 5 

5.要求行政机关确认或重新出具已获取信息

9






 9

(六)其他处理

108

 3


 1


 1

113

(七)总计

4762

148

 5

 39

 5

15

4974

四、结转下年度继续办理

83

16


 2


2

103

四、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情况

行政复议

行政诉讼

结果维持

结果纠正

其他结果

尚未审结

总计

未经复议直接起诉

复议后起诉

结果维持

结果纠正

其他结果

尚未审结

总计

结果维持

结果纠正

其他结果

尚未审结

总计

 131

18

70

9

228

79

21

12

3

115

66

3

13

2

84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2019年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基层政务公开的实效和质量有待提高,制度规范和监管保障机制还不够健全。二是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度需要提高。政务信息的范畴边界还不够明晰,部门间联动共享机制还需进一步加强。三是全过程公开的机制需进一步落实,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四是政务新媒体的规范管理仍需加强,原创内容的发布比率不够高,互动交流的常态化机制还需不断完善。

2020年,市政府将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全过程政务公开、全方位回应关切、全流程优化服务、全链条加强信息管理,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着力加强政务公开平台建设和制度落实,不断提升政务公开质量和实效,为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推动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

(一)围绕服务高质量发展,强化发布解读回应。聚焦经济发展高质量,强化财政金融等政策发布解读,为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传导政策预期。助力疫情防控大局,及时公开疫情信息,解读相关政策。围绕解决百姓“身边事”,通过制度性安排开展场景化、问答式政策解读。加大涉企政策解读力度,市政府和市政府办出台的重要涉企政策全面深入解读。构建企业群众政策咨询回应机制,从需求侧建立常态政策解答机制,满足企业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完善网上民生热点办理机制,定期公开办理结果。

(二)围绕构建现代政府治理体系,落实全过程公开制度。 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放大如皋政务公开试点成果,梳理细化相关领域政务公开事项,编制本级政务公开事项标准目录,实行政务过程和结果全公开。从公众视角出发,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优化路径渠道,推动公开信息易检索、易展示、易获取。建立完善政务信息制作、获取、保存、处理等方面制度,对政务信息进行全生命周期的规范管理。突出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等重要政务信息的规范公开,通过统一平台规范发布。注重对历史政府信息的梳理规范,弄清底数,理清边界,提高使用和服务效能。

(三)围绕监督制约权力运行,引导人民群众有序政治参与。完善基层行政决策公众参与机制,明确公众参与行政决策的事项范围和方式,并向社会公开。推动公众代表列席政府有关会议常态化、“政府开放日”制度化,增进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认同和支持。强化依申请公开规范办理,制订依申请公开办理简明指引,探索分办、转办工作机制,提高依申请公开办理便民服务水平。

(四)围绕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提升服务公开效能。加快服务快递式公开推广和运用,不断完善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场景运用。以为企业和群众“办好一件事”为标准,对办事服务信息加以集成、优化、简化,汇总编制发布办事一本通。推动政务自助服务向基层、向社区、向人群密集的场所延伸,真正打通为企业群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推动政务新媒体规范发展,强化政务信息权威发布和精准推送,加载便利服务功能,规范政民互动路径。加快24小时自助政务驿站运用,让群众办事、获取政务信息更便捷。

六、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