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江苏省大黄鱼增殖放流计划始于2010年,截至2020年,全年放流总量已达2000万尾,产值近亿元,可助农增收3000多万,而这其中一半以上的贡献量来自江苏海洋水产所如东基地。近年来,如东基地致力于大、小黄鱼等苗种的规模化培育,为壮大资源种群、助农增收作出了极大贡献。
新年伊始,渔民欢喜复工,载着满满鱼获靠泊,盘点新春首捕的收成。码头上,收购车辆来往穿梭,各种海鲜品类丰富,这其中价值较高的,莫过于近年来相当稀少的大黄鱼了。提起大黄鱼,渔船主王辉和海鲜“经纪人”何海军便打开了话匣子,“以前能收百斤左右,现在最多能收1000多斤,比例的话大的还是偏少一点,中等的偏多……”“各种规格的大黄鱼我们收了1万多斤,价值有300多万元,大黄鱼这几年明显增多啦!”
大黄鱼种群和资源的丰富,离不开江苏省海洋水产所的规模化培育和繁殖。2020年8月至10月,省海洋水产所生态环境研究室研究员历时十多天对大黄鱼进行跟踪回捕监测,以32条船为样本,涵盖所有捕捞作业方式,测算出今年增殖放流的产值。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生态环境研究室高级工程师贲成恺介绍,监测取样区主要集中在如东近岸145、148、138渔区,以近岸为多,一共在5条渔船上发现了大黄鱼,共计14尾,大概占比为14.7%,其中最多的一网能捕获到8尾大黄鱼。
“测算结果显示,放流1万尾大黄鱼一年后可以形成的资源量在620尾左右,捕捞量在560条左右,回捕率为5.6%,约产生两万元经济价值,投入产出比为1:3。”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生态环境研究室主任张虎依据回捕监测额数据进一步分析道,近几年大黄鱼平均年捕捞产量在260吨左右,产值近亿元,开捕以后,大个体的大黄鱼在如东洋口港及启东吕四渔港常有捕获,目前吕泗渔场从大规格的大黄鱼、半斤到一斤的中等规格大黄鱼以及小规格大黄鱼都有一定的产量,整个大黄鱼的种群向着健康稳定的趋势发展。
从5万尾到500万尾再到2020年的2000万尾,增殖放流的数量不断扩大,不仅受益于放流资金和政策,更得益于规模化繁育技术的不断成熟。据了解,2020年,江苏海洋水产所如东基地大黄鱼育苗量已超过1000万尾,基地完全掌握了大黄鱼规模化育苗的能力,成为我省增殖放流主力军。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如东基地助理研究员祝斐介绍,目前在我省,主要增殖放流的海域是在吕泗渔场、东台海域、如东海域还有启东海域,其中在如东海域投放的大黄鱼苗种在600万尾以上。2020年,基地还在小黄鱼的人工繁殖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成功获得了6万尾小黄鱼育苗,预计明年可以达到小黄鱼的规模化繁育的数量在100万尾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