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免费接收船舶垃圾,船舶生活污水,油污水……”每天,在南通主城区内河干线航道上,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置船“苏洁通001”号的喇叭声都会在水面上回响。哪个船民家有了垃圾,只要招呼一声,船只就停下作业,10多分钟即可完成处置。去年11月“苏通洁001”号船正式投入使用,一年来服务过往船舶1000余条次,转运油污水100多立方米、生活废水66吨、生活垃圾18吨。10日上午9时20分,记者随同南通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执法人员,从通吕运河交通执法码头出发,跟随”苏洁通001”号探访它如何“上门作业”。
沿途树绿水清,时有白鹭飞过船头。经过25分钟航行,我们远远看到了“苏通洁001”号船,正在向通吕运河北岸建设码头停泊的几条货船靠拢。听到喇叭声,附近几条船上的船民纷纷探出船舱,将生活垃圾送了过来。“皖新航1688号”六安港籍散货船满载着黄砂,前一天刚从江阴驶来,船主李国全熟练地从”苏通洁001”号船上拉过污水管,接到自己船上,同时打开收集小程序,扫码登记。“0.5立方米。”“苏通洁001”号工作人员也打开“船舶污染物信息化平台”小程序,记录下污染物数据,实现了接收处置全闭环。
水乡南通,内河运输发达,沿线很多船只会停靠在内河码头上货下货、补充生活物资等,有时一停就是好些日子。船民在船上烧煮和吃喝拉撒,会产生一些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和油污水等。一般常规情况下,一条400总吨货船平均每月产生约一吨污水。同时,因日常机器保养等,每年还将产生含油污水50~60公斤。过去,政府和有关部门也要求船主将船上的生活垃圾、生活废水和废油污水送交到内河港口企业岸上指定的收集点。但由于费工、费时、费力,加之监管措施不完善、不到位,个别船主还是偷偷排向河中。这些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和油污水直接排入水中,会造成严重污染。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之一,也是摆在我市交通运输部门面前的一道亟待解决的课题。近年来,我市专门出台《南通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全面推进市区内河港口和船舶污染物防治工作,使用专门船舶在水域进行流动收集服务刻不容缓。去年,南通市政府投资150万元,委托市交通运输局购买命名为“苏通洁001”号多功能专用船舶。船上有两个可存放污染物的液货舱,一个装生活污水,一个装含油污水,甲板还设置垃圾桶,用来接收船舶生活垃圾。
南通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二大队中队长李继灵说,“苏通洁001”号船运营区域为市区内河干线航道,重点服务通吕运河节制闸至兴仁桥、通扬运河九圩港至铁路桥以及九圩港和节制闸两个待闸区50多公里水域上的船舶,按照“定点接收与巡航收集相结合”的原则,每天来回一趟,无偿接收停泊区、待闸区的船舶污染物。
“刚开始运营时,由于船民知晓度低,每天只有三四条船舶主动将垃圾、油污送到船上,后来逐渐增加,现在一般每天能接收10多条船上的垃圾、油污,最多时一天能接收30多条船上的垃圾、油污。”“苏通洁001”号负责人杨永毅也跟着高兴。他说,以前,这些垃圾、油污主要送到东港污水处理厂处理;现在,保洁船将污染物转运到市政府在固盛建材有限公司新建的船舶污染物集中上岸点,生活污水经现场预处理沉淀达标后直排市政管网,油污水则由专业公司运回处理;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拉走处置。
“以前,每个航次的生活垃圾、污水和油污都是送到码头,现在有专门的船舶提供这项服务,感觉方便、快捷多了。”说起这些,跑船20多年的李国全也笑了,他点头承认,“政策刚开始实行时,还觉得有点别扭,但慢慢发现河道里的柴油味不见了,水更清了,天也更蓝了,觉得自己做了很有意义的事,积极性就跟着上来了,大家的素质也提升了。”
(记者 彭军君 实习生 杨健 通讯员 包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