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南通新闻

启东以党建引领“兴业强村”,制订14条措施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强筋壮骨”——
支部强 产业兴 农民富
来源:南通日报 发布时间:2023-09-23 字体:[ ]

进入9月中旬,启东市合作镇新义村十里阳光葡萄园迎来采摘旺季。“这几年种阳光玫瑰葡萄的人越来越多,销售价格上不去。多亏镇党委、政府为我们举办葡萄节拓宽销路。”种植户魏宏产在自家的果园里看着一车车采下来的新鲜葡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笑容。他告诉记者,仅葡萄节当天,他便卖出了3000多斤葡萄,这几天还不断有顾客回购。

今年以来,启东市围绕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以集体增收、农民共富为目标,实施党建引领“兴业强村”行动,围绕组织推动、协同联动、激励提效等方面制订14条措施,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强筋壮骨”,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精耕特色资源

变“土特产”为“大产业”

启东市吕四港镇范龙村早已成为南通及周边城市小有名气的黄桃基地。在村党总支的引领推动下,范龙村积极探索“市场+合作社+基地+农户”水果产业新模式,推动种植规模从起初的5户600亩扩大到现在的17户1020亩,连续4年举办线下黄桃节,并开通线上直播销售平台,逐步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为提升村集体经济组织从一方水土中找资源、强产业的能力,启东市坚持书记抓、抓书记,组织村党组织书记聚焦村集体经济发展“头等大事”,认领振兴书记项目261个,一村一策明确产业发展“路线图”。组建农村产业发展联盟,吸纳乡镇、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加入,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统筹谋划产业发展,协调推进项目建设。分区分组分类型组织开展全市“头雁领航 赛马东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擂台赛,通过实地观摩、集中汇报、现场路演、专家点评等方式,交流强村兴业经验,拓宽产业升级路径,提升敢为善为能力。

惠萍镇南清河村供不应求的优质蟹苗销往国内大闸蟹主产区,吕四港镇垦北村依托“虾稻共养”模式生产的“富硒虾田稻”在高端稻米市场打出名气,圆陀角连兴港村“水生态”为主题的农文旅项目吸引着诸多沪上游客……坚持特色就是卖点的“土特产”,正成为启东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强引擎”。

盘活沉睡资源

变“闲置地”为“高产地”

“农村地域广阔、资源丰富,唤醒村里的‘沉睡资源’,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首要任务。”经过施工改造,惠萍镇永胜村的356亩废弃对虾场旧貌换新颜,成为土地平整、沟渠通畅、道路笔直的粮田,村党总支书记黄凯捷感慨道。

为盘活利用村级资产资源,启东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将集体资产增量提质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纳入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范畴,不断压紧责任链条。市镇组织部门牵头,抽调农业农村、国土资源、财政等部门党员组建12支攻坚队伍,驻村蹲点推进资源盘活,着力解决土地发包不合理、集体资产被占用、土地厂房荒废闲置等问题,防止集体资产流失。

“全域联动的网格体系将‘千根线’纳入‘一张网’,网格党支部的建立,为网格治理装上了‘红色引擎’。得益于网格服务驿站的作用发挥,资产整合过程中的矛盾都能在家门口化解。”启东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去年以来,启东市深入开展“红网格 通通建”,实施网格党支部“五化”建设,发挥党员中心户联系群众优势,将多方力量汇集到攻坚突破中来,累计盘活各类用地近500亩,成功招引项目20余个。

借力多方资源

变“村里事”为“头等事”

在启东市海工船舶工业园(寅阳镇),村党组织借助村企党建联建纽带,紧盯园区企业生产需求,将村里闲置房屋改造成标准宿舍间租赁给企业,解决了企业外来务工人员住宿难的问题,并将村里闲置劳动力组织起来成立保洁公司、人力资源公司,承包了企业保安、保洁业务,满足了企业用工需求。

以党建为媒,推动要素资源更多向农村聚集。启东市不断深化“百企联百村、共走振兴路”行动,编发联村兴业工作简报,涵盖本地动态、政策信息、典型做法、优秀案例等内容,指导帮助村集体拓宽发展思路。加强区域统建力度,支持村集体打破村域界限成立联合经济体,以抱团发展增强村集体经济的规模优势。突出机关共建重点,按照2年一周期滚动实施要求,明确新一轮60对结对关系,将示范点培育、创业示范基地打造作为共建行动的“头号工程”,着力打造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模式。

“聚焦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我们将持续整合各方力量助村发展,同时在考核、激励、容错纠错等方面加强政策配套,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启东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彭晓红表示。

日报记者 袁晓婕

日报通讯员 高菘

相关新闻
相关文件
启东以党建引领“兴业强村”,制订14条措施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强筋壮骨”——
支部强 产业兴 农民富
来源:南通日报 发布时间:2023-09-23 字体:[ ]

进入9月中旬,启东市合作镇新义村十里阳光葡萄园迎来采摘旺季。“这几年种阳光玫瑰葡萄的人越来越多,销售价格上不去。多亏镇党委、政府为我们举办葡萄节拓宽销路。”种植户魏宏产在自家的果园里看着一车车采下来的新鲜葡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笑容。他告诉记者,仅葡萄节当天,他便卖出了3000多斤葡萄,这几天还不断有顾客回购。

今年以来,启东市围绕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以集体增收、农民共富为目标,实施党建引领“兴业强村”行动,围绕组织推动、协同联动、激励提效等方面制订14条措施,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强筋壮骨”,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精耕特色资源

变“土特产”为“大产业”

启东市吕四港镇范龙村早已成为南通及周边城市小有名气的黄桃基地。在村党总支的引领推动下,范龙村积极探索“市场+合作社+基地+农户”水果产业新模式,推动种植规模从起初的5户600亩扩大到现在的17户1020亩,连续4年举办线下黄桃节,并开通线上直播销售平台,逐步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为提升村集体经济组织从一方水土中找资源、强产业的能力,启东市坚持书记抓、抓书记,组织村党组织书记聚焦村集体经济发展“头等大事”,认领振兴书记项目261个,一村一策明确产业发展“路线图”。组建农村产业发展联盟,吸纳乡镇、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加入,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统筹谋划产业发展,协调推进项目建设。分区分组分类型组织开展全市“头雁领航 赛马东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擂台赛,通过实地观摩、集中汇报、现场路演、专家点评等方式,交流强村兴业经验,拓宽产业升级路径,提升敢为善为能力。

惠萍镇南清河村供不应求的优质蟹苗销往国内大闸蟹主产区,吕四港镇垦北村依托“虾稻共养”模式生产的“富硒虾田稻”在高端稻米市场打出名气,圆陀角连兴港村“水生态”为主题的农文旅项目吸引着诸多沪上游客……坚持特色就是卖点的“土特产”,正成为启东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强引擎”。

盘活沉睡资源

变“闲置地”为“高产地”

“农村地域广阔、资源丰富,唤醒村里的‘沉睡资源’,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首要任务。”经过施工改造,惠萍镇永胜村的356亩废弃对虾场旧貌换新颜,成为土地平整、沟渠通畅、道路笔直的粮田,村党总支书记黄凯捷感慨道。

为盘活利用村级资产资源,启东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将集体资产增量提质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纳入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范畴,不断压紧责任链条。市镇组织部门牵头,抽调农业农村、国土资源、财政等部门党员组建12支攻坚队伍,驻村蹲点推进资源盘活,着力解决土地发包不合理、集体资产被占用、土地厂房荒废闲置等问题,防止集体资产流失。

“全域联动的网格体系将‘千根线’纳入‘一张网’,网格党支部的建立,为网格治理装上了‘红色引擎’。得益于网格服务驿站的作用发挥,资产整合过程中的矛盾都能在家门口化解。”启东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去年以来,启东市深入开展“红网格 通通建”,实施网格党支部“五化”建设,发挥党员中心户联系群众优势,将多方力量汇集到攻坚突破中来,累计盘活各类用地近500亩,成功招引项目20余个。

借力多方资源

变“村里事”为“头等事”

在启东市海工船舶工业园(寅阳镇),村党组织借助村企党建联建纽带,紧盯园区企业生产需求,将村里闲置房屋改造成标准宿舍间租赁给企业,解决了企业外来务工人员住宿难的问题,并将村里闲置劳动力组织起来成立保洁公司、人力资源公司,承包了企业保安、保洁业务,满足了企业用工需求。

以党建为媒,推动要素资源更多向农村聚集。启东市不断深化“百企联百村、共走振兴路”行动,编发联村兴业工作简报,涵盖本地动态、政策信息、典型做法、优秀案例等内容,指导帮助村集体拓宽发展思路。加强区域统建力度,支持村集体打破村域界限成立联合经济体,以抱团发展增强村集体经济的规模优势。突出机关共建重点,按照2年一周期滚动实施要求,明确新一轮60对结对关系,将示范点培育、创业示范基地打造作为共建行动的“头号工程”,着力打造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模式。

“聚焦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我们将持续整合各方力量助村发展,同时在考核、激励、容错纠错等方面加强政策配套,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启东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彭晓红表示。

日报记者 袁晓婕

日报通讯员 高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