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要闻

如东县供销社实施培育壮大工程助力老区精准脱贫
来源:市供销合作社 发布时间:2020-10-16 字体:[ ]

如东县是革命老区,近年来,如东县供销社为改变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经济薄弱和网络空白县困境,逆境拼搏,创新创优,推进实施培育壮大工程,紧紧抓住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契机,围绕“三农”工作大局,突出富农强社、培育壮大主题,助力老区精准脱贫,供销合作社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成为服务农业现代化的生力军。

以综合改革为切入点,培育网络。积极探索恢复重建基层社,着力解决基层为农服务网络断层的问题。因地制宜推进基层社改造,形成了联合统筹型、综合发展型、专业合作型、龙头拉动型、薄弱改造型、合作创新型、恢复重组型、空白重建型等多种形式的基层社。全系统恢复重组基层社22家,改造薄弱基层社12个。其中,洋甜供销合作社成为2015年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以来,全市首家恢复重建的村级供销合作社,是全市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工作的样板。联合社治理机制不断优化,厘清了供销合作社行政管理、行业指导、经济发展职能。全系统先后调入和引进5名大学生公务员、3名军转干部,体制约束问题得到逐步解决,为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人才保障。

以服务“三农”为立足点,壮大网络。为服务老区乡村振兴,全系统创建巩固为农综合服务社303家,在全市率先实现全县涉农行政村全覆盖;巩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08家,其中11家专业合作社成为全国和全省示范专业合作社、7家专业合作社受到全国和省、市表彰。县供销合作社积极探索“一村一品”建设、管理与运行方式,2018年依托新合供销资产管理公司及洋甜供销合作社参股成立了2家“农综社”。结合开展“三个全覆盖”试点建设的具体要求,县供销合作社牵头在袁庄镇铁果门村推进社会化服务联盟建设,新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服务面积3万亩,围绕耕、种、管、收、加、贮、销等农业生产环节,开展“保姆式”“菜单式”等多种形式的为农服务,当好农民的“田保姆”。近年来,全系统参与服务流转土地20多万亩。通过加强“三社”建设,组织基层社参与为农服务社样板社和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及基层社标杆社建设,重组具有特色的基层供销合作社,成为了地方服务业亮点与民生工程。

以推进创新为增长点,延伸网络。积极参与农业生产服务,推动系统农资连锁企业由卖农资转为卖服务,配合开展测土配肥、统防统治、农产品收储烘干、农药零差率统一配供和废弃包装物统一回收处理试点等全程社会化服务,有效助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大力推进农产品产销对接,组团参加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省政府联合主办的海峡两岸(江苏)名优农产品展销会和市社南通农产品进上海洽谈会,近年来,先后组织80多家涉农企业,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养殖大户等18大类70多个产品进上海等地展销活动,与上海全国土特产食品公司和西郊农贸市场洽谈合作,设立如东农产品销售专区,经销仙缘海鲜产品、优质大米等;持续深化苏陕协作工作,设立苏陕合作陕西汉中市南郑农产品展示区,打造南郑名优农产品在如东的“农交会”。探索发展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发挥示范作用。创新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县供销合作社先后承办省、市供销合作社系统秸秆综合利用现场推进会,成为全省系统秸秆综合利用“排头兵”,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

以开放办社为支撑点,打造网络。运用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传统经营网络,提升“双向流通、一网多用”功能。在靖海供销合作社打造“一体化”为农服务试点,组建了连东农业综合服务社,辐射如东县西北地区,承担智能配肥、农机服务(含育苗)、农资直供、烘干仓储与冷藏加工、统防统治、农民培训、综合服务等功能,优化服务功能,开展为农服务系列工作,成为南通市2019年唯一一家新组建的“农综社”,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为优化为农服务,县供销合作社与南通美邦商贸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如东日用品配送中心,配送近4000个品种,服务全县近2000个网点;供合农资连锁公司对260家农资店进行整合,实行集中配送,在抗击疫情期间,全系统努力做好农用物资调拨供应,有力支持了全县春耕生产;全系统培育连锁企业4家,建成配送中心16个,发展连锁网点2010个,涵盖日用品、农资等行业,逐步建立起了覆盖城乡、惠民便民的现代流通网络。加快发展农村电商服务,通过网络销售推介农产品,构建“网上交易、线下配送”的产销对接模式,发展电子商务。通过开放办社,引进民资,联手成立兴合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目前,兴合电商试水“互联网+服务”,电商平台试点开展农业技术远程服务,让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科学栽培与管理。拓展农村综合服务社的服务范围、服务功能,增加电商、金融、保险等服务项目,提升服务能力。近年来,如东县建成11家镇级电商服务中心、207家村级电商服务站,并将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列入县委组织部干部培训计划,为全县培训农村电商骨干420人。县供销合作社以农村综合服务社为平台,与电商、银行合作,设立电商、金融、物流等服务站,满足村民多元化、个性化需求。截至目前,该县社在镇(区、街道)建成160家村级服务站,全系统形成了县有联合社与社有企业、乡镇有基层社与专业合作社、村有综合服务社的经营服务与组织体系,解决了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有效推动了日用品下乡、农产品进城。

以提升素质为着力点,建设网络。一是解难题,保稳定。县供销合作社立足自我,盘活资产,先后为供销大厦化解债务3500多万元;积极履行县政府委托代管集体商业的职能;破解历史累积性疑难缠访积案,所涉及的集体商业等特困企业未发生一例群体上访或越级上访,舆情回应率、办结率达100%。二是加强党建。充分发挥党组的核心作用,坚持干部选拔任用“德能”并重。近两年来,从严把关,新培养提拔4名机关中层干部,为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发展增添了新生力量。履行“一岗双责”,机关及下属单位未发生违纪违规行为。三是完善意识形态工作理论宣传机制,近年来,在各级报刊发表如东供销合作社调研文章32篇次,为全国各地推进服务“三农”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创新思路;联合举办以“翰墨供销情,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书画展,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组织生活日活动,认真落实“三会一课”,邀请专家和市委百姓名嘴宣讲团讲师到社授课。邀请省供销合作社专业人士对全县200多名供销合作社系统基层负责人进行培训,助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如东县供销社实施培育壮大工程助力老区精准脱贫
来源:市供销合作社 发布时间:2020-10-16 字体:[ ]

如东县是革命老区,近年来,如东县供销社为改变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经济薄弱和网络空白县困境,逆境拼搏,创新创优,推进实施培育壮大工程,紧紧抓住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契机,围绕“三农”工作大局,突出富农强社、培育壮大主题,助力老区精准脱贫,供销合作社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成为服务农业现代化的生力军。

以综合改革为切入点,培育网络。积极探索恢复重建基层社,着力解决基层为农服务网络断层的问题。因地制宜推进基层社改造,形成了联合统筹型、综合发展型、专业合作型、龙头拉动型、薄弱改造型、合作创新型、恢复重组型、空白重建型等多种形式的基层社。全系统恢复重组基层社22家,改造薄弱基层社12个。其中,洋甜供销合作社成为2015年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以来,全市首家恢复重建的村级供销合作社,是全市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工作的样板。联合社治理机制不断优化,厘清了供销合作社行政管理、行业指导、经济发展职能。全系统先后调入和引进5名大学生公务员、3名军转干部,体制约束问题得到逐步解决,为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人才保障。

以服务“三农”为立足点,壮大网络。为服务老区乡村振兴,全系统创建巩固为农综合服务社303家,在全市率先实现全县涉农行政村全覆盖;巩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08家,其中11家专业合作社成为全国和全省示范专业合作社、7家专业合作社受到全国和省、市表彰。县供销合作社积极探索“一村一品”建设、管理与运行方式,2018年依托新合供销资产管理公司及洋甜供销合作社参股成立了2家“农综社”。结合开展“三个全覆盖”试点建设的具体要求,县供销合作社牵头在袁庄镇铁果门村推进社会化服务联盟建设,新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服务面积3万亩,围绕耕、种、管、收、加、贮、销等农业生产环节,开展“保姆式”“菜单式”等多种形式的为农服务,当好农民的“田保姆”。近年来,全系统参与服务流转土地20多万亩。通过加强“三社”建设,组织基层社参与为农服务社样板社和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及基层社标杆社建设,重组具有特色的基层供销合作社,成为了地方服务业亮点与民生工程。

以推进创新为增长点,延伸网络。积极参与农业生产服务,推动系统农资连锁企业由卖农资转为卖服务,配合开展测土配肥、统防统治、农产品收储烘干、农药零差率统一配供和废弃包装物统一回收处理试点等全程社会化服务,有效助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大力推进农产品产销对接,组团参加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省政府联合主办的海峡两岸(江苏)名优农产品展销会和市社南通农产品进上海洽谈会,近年来,先后组织80多家涉农企业,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养殖大户等18大类70多个产品进上海等地展销活动,与上海全国土特产食品公司和西郊农贸市场洽谈合作,设立如东农产品销售专区,经销仙缘海鲜产品、优质大米等;持续深化苏陕协作工作,设立苏陕合作陕西汉中市南郑农产品展示区,打造南郑名优农产品在如东的“农交会”。探索发展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发挥示范作用。创新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县供销合作社先后承办省、市供销合作社系统秸秆综合利用现场推进会,成为全省系统秸秆综合利用“排头兵”,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

以开放办社为支撑点,打造网络。运用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传统经营网络,提升“双向流通、一网多用”功能。在靖海供销合作社打造“一体化”为农服务试点,组建了连东农业综合服务社,辐射如东县西北地区,承担智能配肥、农机服务(含育苗)、农资直供、烘干仓储与冷藏加工、统防统治、农民培训、综合服务等功能,优化服务功能,开展为农服务系列工作,成为南通市2019年唯一一家新组建的“农综社”,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为优化为农服务,县供销合作社与南通美邦商贸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如东日用品配送中心,配送近4000个品种,服务全县近2000个网点;供合农资连锁公司对260家农资店进行整合,实行集中配送,在抗击疫情期间,全系统努力做好农用物资调拨供应,有力支持了全县春耕生产;全系统培育连锁企业4家,建成配送中心16个,发展连锁网点2010个,涵盖日用品、农资等行业,逐步建立起了覆盖城乡、惠民便民的现代流通网络。加快发展农村电商服务,通过网络销售推介农产品,构建“网上交易、线下配送”的产销对接模式,发展电子商务。通过开放办社,引进民资,联手成立兴合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目前,兴合电商试水“互联网+服务”,电商平台试点开展农业技术远程服务,让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科学栽培与管理。拓展农村综合服务社的服务范围、服务功能,增加电商、金融、保险等服务项目,提升服务能力。近年来,如东县建成11家镇级电商服务中心、207家村级电商服务站,并将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列入县委组织部干部培训计划,为全县培训农村电商骨干420人。县供销合作社以农村综合服务社为平台,与电商、银行合作,设立电商、金融、物流等服务站,满足村民多元化、个性化需求。截至目前,该县社在镇(区、街道)建成160家村级服务站,全系统形成了县有联合社与社有企业、乡镇有基层社与专业合作社、村有综合服务社的经营服务与组织体系,解决了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有效推动了日用品下乡、农产品进城。

以提升素质为着力点,建设网络。一是解难题,保稳定。县供销合作社立足自我,盘活资产,先后为供销大厦化解债务3500多万元;积极履行县政府委托代管集体商业的职能;破解历史累积性疑难缠访积案,所涉及的集体商业等特困企业未发生一例群体上访或越级上访,舆情回应率、办结率达100%。二是加强党建。充分发挥党组的核心作用,坚持干部选拔任用“德能”并重。近两年来,从严把关,新培养提拔4名机关中层干部,为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发展增添了新生力量。履行“一岗双责”,机关及下属单位未发生违纪违规行为。三是完善意识形态工作理论宣传机制,近年来,在各级报刊发表如东供销合作社调研文章32篇次,为全国各地推进服务“三农”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创新思路;联合举办以“翰墨供销情,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书画展,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组织生活日活动,认真落实“三会一课”,邀请专家和市委百姓名嘴宣讲团讲师到社授课。邀请省供销合作社专业人士对全县200多名供销合作社系统基层负责人进行培训,助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